您的位置:首页 » 食疗养生 » 饮食新知 » 正文

血压计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 2021-12-04 16:18:27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1 如何正确读取血压计上的血压数值和单位 根据国家《计量法》规定,血压测量的法定单位是KPa,而旧的以国际mmHg为单位的水银柱式血压计目前也仍然在广泛使用中,两者的换算关系是l kPa=7.5 mm

    1 如何正确读取血压计上的血压数值和单位

    根据国家《计量法》规定,血压测量的法定单位是KPa,而旧的以国际mmHg为单位的水银柱式血压计目前也仍然在广泛使用中,两者的换算关系是l kPa=7.5 mmHg。国标GB305393规定:血压计与血压表采用双刻度(kPa和mmHg两种计量单位),其标尺、标度盘,标度的最小分度分别为 0.5 kPa和 2 mmHg。目前医院还使用着很多按旧国标生产的血压计,即1个刻度标尺2个计量单位共用。这导致血压计读取数值和单位有偏差。

    因此血压计使用前应该进行计量检定。具体的方法是,将被测血压计的橡胶管用一个“Y”型管与标准血压计的橡胶管并连接起来,同时加压,然后比较两者读数差值,标准允许误差值为+1.875 mmHg。只有经过计量检测过的血压计,它所测量出的数值和单位才是准确可靠的。

   

    2血压计玻璃管内壁污物

    很多医护人员在血压计使用后,血压计玻璃管内壁存在污物,无法看清楚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的凸面是否在零刻度上,导致血压计的读数产生误差。其原因是,为医护人员使用后没有将其倾斜45°以上,使水银返流回贮汞瓶中,致使玻璃管中的水银长时间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在玻璃管内壁上生成黑色的氧化汞,因此在0 mmHg~20 mmHg刻度范围内的玻璃管内壁出现污物。

    解决的方法是,将玻璃管卸下,将一根长细铁丝一端拧上小棉球,另一端穿出玻璃管,牵拉棉球擦拭玻璃管内壁,如遇顽渍可以蘸适量酒精。应注意在清洁时带上口罩,避免吸入黑色的氧化汞粉末。

    3 血压计不能正常充气

    医护人员测量血压时关闭了排气阀后,使用橡胶球加压,压力总是上不去;或者捏球时压力上去了,但一松手,水银柱很快就下来了;或者加压上去后,停止加压,水银柱下降很快。这说明血压计的气路存在漏气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是,在加压后,分别折叠压紧从橡胶球到贮汞瓶间以及从贮汞瓶到臂带气囊间的橡胶管,观察水银是否继续下降,逐段排除查找出漏气的部位。若为橡胶袋漏气,应予以更换;若为橡胶球单元漏气,应检查球尾的单向阀或排气阀门是否漏气,否则也应更换;若是橡胶气门漏气,可将橡胶球从排气阀处拆分开:螺丝扣旋紧式的,拧开后就可以看到一小段类似自行车轮胎气门芯的橡胶管;拨除式的,摘掉皮球后,也可从排气阀门中取出这样的一段气门芯,用手指搓动这个橡胶管,可以发现其两侧各有一裂隙,如果裂隙中有毛絮填塞,加压中,松开皮球时,裂隙不能闭合,刚打上去的水银柱就会又下来。清理裂隙中的脏物,由此引起的漏气问题就可被排除。

    4充气时水银柱上升缓慢

    这是因为血压计玻璃管上端压片上的橡胶垫堵塞,玻璃管中水银柱面上方的空气排放不畅。解决的办法是,用一根针刺穿玻璃管上端压片上橡胶垫即可。

    5测量值不准、误差大

    测量血压时打开血压计开关,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的凸面低于零刻度线,或者在加压过程中出现断柱或冒气泡现象。这是因为血压计漏水银,当然还可能在血压计盒内看见散落的水银珠。原因有二:一是医护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二是血压计部件故障所致,以前者为主。医护人员在使用血压计后要么没有关闭开关,在合上上盖时,玻璃管中的水银就从玻璃管上端泄漏出来;要么没有倾斜就关闭了开关,零位刻线以下的一节水银就被挡在了贮汞瓶外,留在了示值玻璃管中,合上上盖后,这部分水银发生泄漏;或在下次使用时,打开上盖后,残余的水银在还没有回到零位刻线处与贮汞瓶中出来的水银融合之前,使用者已开始加压,导致上面这段水银从玻璃管顶端喷出。当然也可能是血压计的开关轴心与贮汞瓶座吻合不好,加压时的压力导致水银外喷。

    解决的办法是,医护人员使用血压计后将其倾斜45°以上,使水银返流回贮汞瓶中后再合上开关,将水银关闭在贮汞瓶中。还有就是补加水银,办法是用一个带针头的注射器,从备用水银中吸适量的水银后,开足血压计上盖,打开贮汞瓶开关,将针头从玻璃管上端压片上的小孔插入,徐徐注入水银,并轻轻振动血压计,使注入的水银和从贮汞瓶中涌出的水银融合,注入水银的量以满足零位误差的要求为准,应选用小口径针头,以避免损坏过滤片。

    6血压计刻度标尺磨花,刻度不能辨识,以致不能准确读数

    这种情况临床不多见,但一旦出现这个情况应该及时报废。
http://bbs.aibaoyl.com/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