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兴趣那么多,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我问。
倪匡兄回答:“还是养鱼吧。”
“有什么特别原因吗?”
“如果硬要有一个理由,那也是从小的时候谈起,学校附近有条河,河里什么鱼虾都有,抓回来养。那时候在宿舍里面,给校监发现了就没收。没收了我又去抓,又被没收,鱼缸也被拿走,最后我把鱼养在一个茶杯里,还是被没收。从此,我发誓一有条件,一定先养鱼。”
“来了香港,有了收入,开始了?”
“是的,家里的鱼缸一天比一天多,一个比一个大。各种鱼都养过,但是养鱼的毛病,是鱼会死掉,死了不捞出来的话,过几天就不见了,大概是给别的鱼吃掉。最后一次养了一大缸吃人鱼,放一只青蛙进去,一下子整缸是血,吃得干干净净。其中一尾跳了出来,我用网网住它,想放回缸里,那知道它隔着网也咬了我一口,血流不止,真是厉害。”倪匡兄说起,还心有余悸。
“后来怎么不养了?”
“一天,忽然气温下降,那么多缸的鱼,完全死光。刚好张彻拍《哪吒》,有一场水底的戏,要找一个大鱼缸,因为那是宽银幕综合体拍摄,普通的不够大。到处找,找不到,我听后说家里多的是,借了一个给他,结果那场海底摄影,就是隔着鱼缸拍成的,哈哈哈哈。”
“怎么从养鱼转到收集贝壳?”
“同样是海里的东西嘛,鱼快死,贝壳不会。”
“收集了多少个?”
“三千多个吧?”
“最珍贵的是什么?”
“一种叫‘龙宫翁戎螺’的,是世界上唯一的生物,拥有两副消化和生殖系统,以为是绝种,后来在台湾发现,轰动了整个生物界。当年也要卖到港币两万多块一个。现在几十万吧?”
“你有多少个?”
“四五个吧?”
“后来呢?”
“贝壳收集得多,没地方放,在隔壁租了一间屋子贮藏。电影界听到我收贝壳,都替我去找,我说找到稀奇的,就免费写一个剧本交换,结果收来的都是废物,他们不懂嘛,还是要靠自己。有时是向其他团体购买,钱一寄出,一个邮包送来,打开一看,全是颜色鲜艳的不得了的品种,那种喜悦,是别人感受不到的。”
“那怎么一下放弃的呢?”
“有一天堆贝壳,放在房里,大概是晒干时螺肉没有弄干净,生了成千上万只的,向我涌过来,连恐怖电影都拍不出的画面,我即刻生厌,不要了。”
“还要求人来拿呢?”这时倪太走过来,插了嘴。
“那么至少要留下一两个‘龙宫宝贝’呀!”
“不要了就完全不要,不能藕断丝连。”倪匡兄乘倪太走开,偷偷地说:“女朋友也是一样的。”
“邮票呢?有没有收过?”
“我是中国早期邮票的专家,”倪匡兄自豪地说,“邮票要是到邮票行去买,就太贵了,得去拍卖行收。”
“你自己去参加拍卖?”
“不不,”他摇头摆首,“我太冲动了,和内行人一争,那就糟糕了,只有派倪太去拍。”
这时倪太又走过来,我问:“你怎么学会拍卖的?”
“我才不去学这些东西,倪匡叫我手举起来,不放下就是,别人知道我不是专家,不会来和我争。倪匡知道哪一张是最好,错不了。”倪太解释。
“最好的是哪一张?”
倪匡兄说:“是张叫‘红印花小字当一圆’的,跑到伦敦去才拍卖到。那时候是两万多英镑,到了手,仔细一看,中间有一个针孔,就退了回去,不要了,后来才发现全世界只有三十四张,包括那张有针孔的,每张都要卖到四十多万英镑,才知道走了宝。”
“后悔了?”
“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后悔些什么呢?”
“谈谈做木匠年代吧!”我说。
标签阅读: 诸多嗜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