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疗新闻 » 正文

脑血流储备功能研究启动

发布时间: 2020-07-23 01:34:40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本报讯 ldquo;十三五rdquo;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ldquo;数字化脑血流储备功能诊断评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rdquo;重点专项4月22日在京启动

  本报讯 (首席记者谭嘉)“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数字化脑血流储备功能诊断评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重点专项4月22日在京启动。该项目将对颅内动脉狭窄这一中国高发脑血管疾病进行深入研究,验证血管内测压技术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开发基于MRI的新型颅内动脉狭窄评价手段等,以期甄别出不同危险程度的患者,并对其中高危且可能从介入治疗中获益的患者进行更积极治疗,提高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据了解,颅内动脉狭窄是否可采取介入治疗,国内外学术界存在极大争议。2011年,SAMMPRIS试验结果的发布,使得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不被国际学界看好。我国学者前期研究显示,国人颅内动脉狭窄与西方人群存在差异,介入治疗还有可取之处。

  专家介绍,该项目不再以介入治疗作为终极目标,而是重新审视颅内动脉狭窄,这就需要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包括医学工程、软件开发、图像识别、机器学习、自动化管理等诸多合作团队,通过医工结合、多学科合作的模式协同创新。

  该项目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牵头,联合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等十余家医院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等研究机构共同开展。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