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学前沿 » 正文

心脏术后防房颤新策略

发布时间: 2020-05-03 19:44:02      来源:http://健康报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近日专门发表综述对其临床特征和预防策略进行了阐述。其中提到了12个要点   1.心脏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大约是冠脉搭桥术后33、瓣膜术后35

  针对心脏手术后房颤高发的情况,《欧洲心脏杂志》近日专门发表综述对其临床特征和预防策略进行了阐述。其中提到了12个要点:

  1. 心脏术后房颤(POAF)的发生率大约是冠脉搭桥术后33%、瓣膜术后35%~50%。

  2. POAF的高危期是术后2~3天,与心脏术后的全身炎症反应高峰期相一致。

  3. POAF的高危临床因素包括年龄>75岁、男性、既往房颤史、高血压及左心房扩大。

  4. POAF的术中危险因素包括主动脉阻断时间、双腔插管、瓣膜手术、心肺转流时间。

  5. POAF导致死亡风险约提高10%、中风风险提高2~3倍。

  6.在一项荟萃分析中,β受体阻滞剂降低了约40%的POAF发生率。

  7. 有四项研究证明索他洛尔比其他β受体阻滞剂在防止POAF方面更加有效。

  8. 胺碘酮被证明能减少POAF的风险约50%,不管是术前还是心脏术后立即开始使用。

  9. 唯一表现出能降低POAF发生率的临时起搏是双心房起搏。

  10.因为低血镁是POAF的一个危险因素,术后应该检测血镁水平,如有低血镁及时纠正。

  11.随机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POAF的发生率,可能是因为它们的抗炎作用。

  12.对于皮质醇和非甾体抗炎药对POAF影响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


  点 评

  心脏术后房颤(POAF)是指术前没有发生阵发或持续房颤而于术后出现的房颤。POAF发生率约30%~50%,与术后高死亡率风险相关。目前认为POAF发生是多因素的。单纯干预某一因素尚未得到预防POAF发生的满意效果。另外,POAF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以上综述对于临床医生全面了解POAF并努力预防提供了一些思路。

  比较明确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非体外循环手术和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另外,还有很多措施仍存在争议。目前普遍认为,术前和术后应用胺碘酮可降低高危患者POAF的发生,但近期荟萃分析的结果认为两者均不能降低患者POAF的发生。n-3多不饱和脂肪酸降低POAF的发生目前主要集中在动物实验的结果。尽管镁盐的应用一直存有争论,补充镁盐可预防POAF的发生,但临床试验的交叉用药影响了补充镁盐作用的评价,不过其避免其他药物促心律失常作用得到肯定。索他洛尔由于低血压和促心律失常等副作用,并未显示明显的预防作用。至于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使POAF的发生降低,尚缺乏一致的结论,且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小规模临床试验提出双房起搏可预防POAF的发生,其机制主要是改变心房内电激动和传导,可减少新发POAF。事实上因其有潜在促心律失常的严重副作用,临床应用存在争议。

  POAF导致死亡率和脑中风风险的升高,以及住院时间延长和相关医疗支出的增加。尽管还存在大量未知因素,但通过上述术前、术后以及术中的可控因素降低POAF发生的几率,值得借鉴。

  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教授  卢长林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