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学前沿 » 正文

可帮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发布时间: 2020-05-02 16:10:20      来源:http://健康报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本报讯经过13年科研攻关,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戎铁华教授课题组通过肿瘤分子信息和数据挖掘方法,预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内死亡正确率达到87.2。这一预测方案成本低廉,并能

  本报讯  (记者李天舒  通讯员陈  鋆)经过13年科研攻关,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戎铁华教授课题组通过肿瘤分子信息和数据挖掘方法,预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内死亡正确率达到87.2%。这一预测方案成本低廉,并能帮助医生根据患者预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这项研究结果日前在国际著名的《临床肿瘤学杂志》(影响因子15.48)上发表。

  我国每年有60万人死于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约占肺癌患者的75%。目前,通过手术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为40%~70%,且无法预测预后。如果能准确预测出患者预后情况,对预后情况较好的患者就可以减少放疗、化疗,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从1996年开始,戎铁华课题组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探索,从早期肺癌相关的33种分子标记物中筛选出22种,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等,与中国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构建了3种早期肺癌个体化预后预测模型,以预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后的生存状况。对39位患者的预测显示,在12例被预测“死亡”的病例中,10例在5年内死亡;在27例被预测为“生存”的病例中,只有3例死亡,其余24例生存超过5年。预测的总正确率达到87.2%。

  戎铁华说,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是目前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且成本较低。目前,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已加入该项目研究。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更多样本数据,来验证该技术的可行性。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