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学前沿 » 正文

血管重建术治疗重度颈动脉扭曲

发布时间: 2020-04-25 00:50:05      来源:http://健康报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严重颈内动脉扭曲,特别是折曲成“V”形的颈内动脉扭曲,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会影响脑血流灌注,引起脑血流量下降;而在头位变动时,因机械性因素甚至可以引起血管的短暂闭塞。血管扭曲处血流为涡流,可形成微小

严重颈内动脉扭曲,特别是折曲成“V”形的颈内动脉扭曲,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会影响脑血流灌注,引起脑血流量下降;而在头位变动时,因机械性因素甚至可以引起血管的短暂闭塞。血管扭曲处血流为涡流,可形成微小血栓并发栓子脱落,使颈内动脉扭曲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增高。目前颈内动脉扭曲尚无统一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

  根据文献资料,结合此前开展200余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经验,2008年7月以来我院探索性地采用血管重建术治疗了8名“V”形颈内动脉扭曲患者。

  对颈内动脉扭曲的手术指征,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在对动脉扭曲血流进行的数值模拟和临床实测研究中发现,随着动脉扭曲角度的缩小,扭曲前后平均动脉压下降逐步增大。在扭曲约30°时,动脉压下降明显加大,扭曲处血流速度加快,扭曲后血流量明显减少。而扭曲角度>30°时这种变化不明显。

  结合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我们认为,颈内动脉扭曲手术病人的筛查应从临床症状、颈动脉CTA、颈动脉彩超、TCD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基本上包括:一、颈动脉CTA测量两段动脉之间夹角≤30°。二、CTA测量折曲处管腔狭窄≥70%。三、颈部血管彩超示折曲处最高峰值流速>170cm/s,舒张末流速>100cm/s。四、TCD检测示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低于健侧,血流频谱频峰变钝,血流加速时间明显延长,舒张期频带增宽等。综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满足上述条件可考虑行血管重建术。若有反复短暂脑缺血发作等脑缺血的症状或伴随颈动脉内膜增厚,扭曲的夹角甚至可以放宽至40°。

  目前,颈动脉扭曲手术治疗方式基本上有三种:移位术、松解术和血管重建术。移位术将扭曲的血管牵向下方的胸锁乳突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明显的扭曲。松解术的原理基于“颈动脉扭曲是由周围软组织粘连造成”这一认识,充分松解周围的软组织是手术的关键,对扭曲角度不很严重的患者简单有效。但我们认为松解术未能从根本上消除颈动脉伸长这一病理因素,可能导致术后扭曲复发。另外松解术仅能处理不严重的扭曲,而轻度的扭曲是否需要手术干预尚有待商榷。

  随着血管外科的发展,颈内动脉扭曲的外科治疗越来越多地采用了血管重建术。它不但可以祛除扭曲伸长的多余颈内动脉,还可以将附着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一起祛除。本手术是在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分叉处环形切开,剪除颈内动脉多余的管壁,将其拉直后再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根据术中情况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可先将斑块切除,然后再行血管重建。在吻合时可以扩大吻合口,避免了吻合口的狭窄。术后CTA均显示颈内动脉扭曲消失,血管通畅良好。术后随访8~36个月未发现颈动脉扭曲复发及再狭窄者。

  目前,颈动脉扭曲的外科治疗还没有一个规范的治疗方案。手术适应证的掌握,手术过程中是否分流,术前、术后的药物治疗等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均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无论采用何种术式,该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