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学前沿 » 正文

别让肺血管病研究再坐冷板凳

发布时间: 2020-04-23 02:50:03      来源:http://健康报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程显声  曾几何时,肺心病等肺血管病很不受重视国内的心脏学会议不接受肺心病论文,呼吸内科又觉得这是循环的事情。因而,跨界在心内科和呼吸内科之间的肺血管疾病就成了“冷门”研究。从最初的肺心病及肺循环心


程显声

  曾几何时,肺心病等肺血管病很不受重视:国内的心脏学会议不接受肺心病论文,呼吸内科又觉得这是循环的事情。因而,跨界在心内科和呼吸内科之间的肺血管疾病就成了“冷门”研究。从最初的肺心病及肺循环心脏研究室发展到如今的肺血管学科,研究人员从屈指可数到如今形成了一支队伍,其发展中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时至今日,对于肺血管疾病国内临床医生仍存在不少误区。以肺动脉高压为例,通常被认为并不多见。事实上,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患者中,有许多会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这些患者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肺动脉高压。而一旦出现肺动脉高压,患者短期内的死亡风险会明显升高。如果临床医生能够正确认识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提示的临床风险,而不仅仅将其视为“年龄所致的自然现象”,就可以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为方便医生深入理解、明确肺血管疾病的特性,近20年来,根据实验结果、临床观察等,笔者提出了 “右心与右心体系”概念。其主要意义在于提示临床医生,对心脏任何部分的病变或疾病,都不应从单一心腔着眼,而需从心脏整体去考虑。因为左右心相互依赖,两者之间通过肺循环相互影响,有20%~40%的右心室收缩压和排出量由左心室完成。“右心体系”把左右心及肺循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能更深地理解心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更好地解释某些临床现象,还能更全面准确地作出诊断,以及更合理地实施序贯治疗。

  如今随着临床分科越来越细,难免会出现临床医生知识面偏窄的弊端。对于肺血管疾病这种需要多种学科过硬的基础知识,进而融会贯通加以理解的学科而言,这一弊端对其发展构成了极大的阻碍。目前我国有十几个肺血管病中心,今后还应不断完善建立学科,在医生中普及相关知识,使肺血管病的诊治达到更高水平。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