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小楷金刚经
明末清初的傅山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傅山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同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
说起傅山的书法,人们常常会想到他论书的四宁四毋:“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组织。”的美学观念,想到他那恣肆飞动的狂草。
其实,傅山不光善草书,一起也善楷书,而且对楷书有许多真知灼见,都能鞭辟入里,发人深思。
傅山说:“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钟王之不行测也,全得自阿堵。”这儿的“阿堵”是晋朝时的俗话,即“这个”的意思。这句话说钟繇、王羲之楷书之所以写得好,是得自“知篆隶之变”,运用篆隶之法来写楷书。他还说:“楷书不自篆隶八分来,即奴态缺乏观矣。”他反复强调楷书有必要从篆隶中来,写楷书须先悟篆隶的笔法笔意,否则便是“俗格”、“奴态”,而缺乏观。楷书是从篆、隶书演化而来的,写楷书要了解楷书字的来龙去脉,添加楷书中篆隶的笔意,就可以具有厚重古拙的气味,防止软弱飘忽的坏处。
傅山这册精美醇雅的小楷《金刚经》却使咱们正真看到了书法家傅山的另一面。傅山把观赏者带到了喧嚣的佛门圣地,听他向咱们娓娓动听地朗诵佛家经典,相同使咱们屏住气味,领会他心灵的震慑。
这册小楷《金刚经》5000多字,写得一丝不苟,笔笔精到。其结体天然,不事组织,活泼生动。左右结构的字任其宽,宽放扁平;上下结构的字任其长,扩展瘦长。其笔画方圆并用,天然流通。竖画较粗,正如傅山说小楷的“柱笔著纸”相同,力度很强;横画较细,有的微弓,赋有弹性。全体上字呈横式,浑厚朴雅,直追钟繇、王羲之,有魏晋风味。册后书有“乙末”二字,乙末年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应该便是傅山在狱中所书,是年48岁,是他盛年时书法老练时期的精品。
傅山小楷金刚经
注:图来山西人民出版社傅山楷书《心经 金刚经册》
本文关键词:
文章出自:互联网,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标签阅读: 写楷书不明白篆隶,写楷书不明白篆隶当心字变俗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