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润宝医疗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监测护理 » 心电图机 » 正文

    心电图与预激综合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17 18:34:31    浏览次数:622
    导读

    预激综合征的概念是Durrer等医生于1970年首先提出的,是指心脏由于存在异常的电传导通路而引起心脏发生心动过速。要了解什么是预激综合征,首先应当知道正常人心跳是怎样形成的。  正常心跳的产生  人

    预激综合征的概念是Durrer等医生于1970年首先提出的,是指心脏由于存在异常的电传导通路而引起心脏发生心动过速。要了解什么是预激综合征,首先应当知道正常人心跳是怎样形成的。

      正常心跳的产生

      人的心脏由四个心腔组成: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全身的血液回流进入心脏的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

      心脏收缩可将右心室的血液泵入肺的血管,供应肺部的营养,然后血液回流入左心房,随后流入左心室。心脏收缩时又将左心室内的血液通过动脉泵出,供应全身各个器官使用。

      心肌在受到电刺激后会发生步调一致、节律规整的收缩活动,产生心跳,从而将血液泵入动脉中,然后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正常人的心跳是由心脏的天然起搏组织,即“窦房结”发放的激动信号来控制。

      窦房结位于右心房的上部,可发放有节律的电信号,电信号可沿着心脏特有的传导组织向左心房传导,然后向下传导到达位于心房和心室中间的一个称为“房室结”的区域,继续向下传导到心室(心室是心脏的主要泵血的器官)。

      正常人心跳在60~100次/分之间。

      预先激动心房 心跳突发突止

      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心脏电传导过程的异常,可使心跳较正常显著加快。

      主要是由于正常人心房和心室之间传导通路是一条,而预激动综合征患者在心房和心室之间还存在一条额外的传导通路,被称为“附加旁路”,这条旁路常常绕过正常的“房室结”,好像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直接架起了一座桥。

      这样正常的窦房结发出的电激动不仅可由正常的传导通路下传到心室,也可通过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旁路下传心室,多数情况下,通过附加旁路的传导比正常传导通路的速度要快,可预先激动心室,因此,称其为“预激”。

      心房和心室之间的这种附加旁路是在胚胎发育期间分隔心房和心室的时候出现的差错。

      心房和心室之间存在两条传导通路,就有可能使正常的电传导发生“短路”的危险,导致异常快的心跳(心动过速)。患者如果反复发生心动过速,就被称为患有“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是出生时就存在的先天性异常,但是出生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直到青少年或青壮年才有症状,如出现突然发作,又可突然停止的心跳过速。

      一般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脏结构多正常,也有少数患者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  。预激综合征在总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15%~0.2%。其中60%~70%的预激综合征患者没有其他心脏的异常。

      预激综合征由于可引起心律失常  或是由于药物治疗的不正确有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多数研究报道预激综合征患者猝死的发生率在0%~4%左右。

      预激综合征在男性的患病率稍高于女性,约为60%~70%,多数较年轻,身体没有其他异常。尽管这一异常可发生于所有年龄的人,但是最多见的是儿童和年轻人,因其引发的心律失常而去急诊室就诊。
    上海爱宝医疗供应心脏除颤仪,除颤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脉搏血氧仪,如果您对心电图机生产厂家的价格、厂家、型号、图片有什么疑问,请联系我们获取心电图机生产厂家的最新信息。
    更多的心电图机产品信息请致电我公司或登录我公司网站
    电话:02166187055  66187008
    网站:http://www.aibaoyl.cn/list.php?catid-554.html
    或者:http://www.aibaoyl.cn/sell/list.php?catid=616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aibaoyl.com/jchl/show-984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43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1.5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