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身性因素有: 1、年龄 皮肤的弹性及循环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差,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也降低。 2、营养不良 长期营养不良降低组织的修复能力,对缺氧的耐受力及感染的抵抗力均降低。 3、贫血和糖尿病 贫血使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降低,一旦循环受到阻碍,更易造成缺氧。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感染,且不易控制。二、局部性因素有: 1、表皮压力 当外界压力大于局部组织内微血管血压时,局部循环便会受到阻碍,使得细胞处于缺氧状态。如果缺氧的状态持续太久,细胞就会死亡,造成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溃烂。这些易受到压迫的地方往往是身体上骨头最突出的部位。如骶骨、脚跟、手肘、脚踝、髋部及坐骨脊等处。 2、局部外伤及感染 若不慎擦伤或撞破皮肤,很容易感染,使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降低,如有上述压力时,更可能发生压疮伤口。 3、局部温度 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使细胞代谢率增高,而降低对缺氧的耐受性。 4、局部湿度 皮肤湿润过度时,组织便松软而脆弱,造成局部湿度升高的原因多为大小便失禁及局部透气不良,如穿纸尿裤。 上海爱宝家用医疗器械店,价格低,型号齐. 电话:021-66187008 1368166162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