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润宝医疗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疗养生 » 养胃饮食 » 正文

    胃酸过多的症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02 18:39:22    浏览次数:395
    导读

    文章目录一、胃酸过多的症状二、胃酸过多的危害三、胃酸过多的饮食注意事项胃酸过多的症状1、胃酸过多的症状1.1、反酸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而成,常常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而引起,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

    文章目录
    一、胃酸过多的症状
    二、胃酸过多的危害
    三、胃酸过多的饮食注意事项

    胃酸过多的症状

    1、胃酸过多的症状

    1.1、反酸

    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而成,常常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而引起,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

    1.2、烧心

    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黏膜产生胸骨后的灼热感,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

    1.3、烧心(胃灼热)

    时喝牛奶或豆浆不好,牛奶和豆浆虽能一时稀释胃酸,但其所含钙的蛋白质反会刺激胃酸分泌,故不宜多饮。

    1.4、胃灼烧

    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黏膜对酸的敏感性增加而引起。此症状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

    2、胃酸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2.1、基础胃酸分泌量(basalacidoutput,BAO)

    采集无食物和药物刺激1小时内分泌的全部胃液量。参考值:3.9±1.98mmol/L(很少超过5mmol/L)。

    2.2、最大胃酸分泌量(maximalacidoutput,MAO)

    注射五肽胃泌素刺激剂,每隔15分钟采集一次胃液,连续1小时内4次测定之和。参考值:3~23mmol/L(男),女性略低。

    胃酸过多的症状

    2.3、高峰胃酸分泌量(peakacidoutput,PAO)

    在测定MAO中取2次最高值之和乘以2。参考值:20.60±8.37mmol/L。

    3、胃酸的功能是什么

    胃内胃蛋白酶元必须先被胃酸活化,转变成胃蛋白酶及副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元最适当的致活pH值约是2.0,若pH值由7.0降至2.0,其氢离子浓度增加约50倍,在如此高的酸浓度下,胃蛋白酶才会被致活,再将蛋白质消化分解。另外在肠道胰液消化蛋白质系统中的羧肽酶原要转化成能消化蛋白质的羧肽酶,亦要胃蛋白酶(Pepsin)来激活。所以,如果胃酸分泌不足时,胃蛋白酶无法产生,除影响胃中蛋白质的消化外,也将影响到肠道中蛋白质的进一步被消化及氨基酸的吸收利用。

    胃酸是一把双刃剑,当它分泌过少或缺乏时,可引起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现象;分泌过多又会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发生侵袭作用,同时增加胃蛋白酶致溃疡的效能,直接导致溃疡形成和溃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而且高胃酸可以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因子活性,使血液不容易凝固,导致出血和再出血。

    胃酸过多的危害

    胃酸可以帮助消化,但如果胃酸过多就会伤及胃、十二指肠,甚至将粘膜、肌肉“烧破”,造成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当你吃比较酸的食物时,如梅子、醋等,就会更加刺激胃酸的分泌,这时胃酸便会渗透到已经破损的胃粘膜(溃疡),从而刺激胃肠而发生疼痛。

    胃酸过多的症状

    胃酸的治疗宜用中医中药治疗,从整体调理,从而使用胃分泌胃酸功能正常,达到平衡,就比如吃胃用中药蜜浆,就可起到这个作用,效果好,也能治愈。

    胃酸过多的饮食注意事项

    1、减少胃酸和粗糙食物对病变部位的不良刺激。

    2、避免吃刺激性及促进胃液分泌的食物,如多纤维的芹菜、韭菜、黄豆芽、海带以及肉汤、鱼汤、浓缩果汁、辣椒、芥末、烈性酒等,酸的水果如草莓、红果等也不宜食用。此外,甜食、红薯也要尽量少食。

    3、避免吃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饭菜要软、烂、容易消化,以减轻胃的负担。

    胃酸过多的症状

    4、进食定时定量,必需时少食多餐。这可减少游离胃酸,减轻对胃的腐蚀。另外,进食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5、夜晚经常胃痛或烧灼不适,睡前可喝些温热牛奶、豆浆或粳米粥等。此外,苏打饼干、烤馒头片对减少胃液分泌、中和胃酸也有一定益处,病人可适当多吃一些。

    6、日常膳食富含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植物脂肪。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aibaoyl.com/slys/show.php?itemid=6788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4.111 second(s), 9 queries, Memory 1.5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