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学前沿 » 正文

六味地黄丸配伍规律获动物实验支持

发布时间: 2020-05-10 07:26:17      来源:http://健康报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本报讯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领衔完成的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六味地黄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分离和鉴定了口服六味地黄丸后11个血中成分,确定了这些成分在体

本报讯(记者衣晓峰通讯员陈光)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领衔完成的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六味地黄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分离和鉴定了口服六味地黄丸后11个血中成分,确定了这些成分在体内吸收、分布和消除状况。日前,该项科研成果获得了2007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六味地黄丸始出于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由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化裁而来,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儿“五迟”、“五软”等肾阴不足症,被中医认为是大补元阴的代表方剂。  王喜军教授课题组利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分析、鉴定出口服六味地黄丸后11个血中成分及其生药来源,其中4个为代谢产物,这中间的1号成分5-HMFA是由地黄、泽泻、山茱萸三味中药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新的代谢产物,有很好的补肾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功能。1号成分及9号成分丹皮酚可使肾虚模型动物的体重、心率、胸腺和脾脏重量指数、血清、血浆黏度等11项指标回调,表现出明显的补肾功效。这些结果充分体现了古方配伍的科学意义。  动物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莫诺苷、獐牙菜苷、马钱子苷为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的药效物质基础;由5-HM-FA、马钱子苷、2.4-二羟基-苯乙酮、丹皮酚的药动学参数分析显示,其原型成分均呈现出吸收快、分布快、消除缓慢等特点,尤其是代谢产物可维持长时间的血药浓度平台期,与口服单体化合物的体内行为明显不同,这就反映出六味地黄丸的体内动态过程特点。课题组通过“衰老+血淤”的动物模型,还发现这一代谢产物可明显改善实验动物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细胞黏附因子等,由此揭示5-HMFA为六味地黄丸治疗衰老和血瘀的药效物质基础。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