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羟化酶抑制剂几乎能完全转变炎症性肠病的症状。这为开发炎症性肠病新疗法带来了希望。
据此间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肠胃病学》杂志上报告说,通常情况下,人们的胃肠道布满阻止胃肠内容物泄漏的细胞,但当某人患有炎症性肠病时,这种细胞就会被破坏,胃肠内容物便会泄漏出来,进入周围肌体。研究人员发现,当使用这种羟化酶抑制剂后,胃肠道受到诱导,激活了胃肠道保护系统,该系统能防止胃肠道内阻止胃肠内容物泄漏的细胞不断死亡。
都柏林大学学院的科马克·泰勒教授说,通过与一家总部设在都柏林的生物技术公司合作,研究人员打算先重点开发能安全地将药物释放到有炎症的胃肠道指定部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未来可开发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新药。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胃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临床表现一般是腹泻、腹痛甚至有些人可能出现血便。多项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遗传、肠道菌群失调、食物过敏和精神因素有关。
(夏洪平编译)
点评:
脯氨酰和天冬酰胺酰羟化酶是关键的氧感受酶,可以感受低氧刺激,并影响转录调节通路的激活,而低氧诱导因子-1和核因子-κB在该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羟化酶抑制剂就是在激活低氧诱导因子-1和核因子-κB后从而改善炎症性肠病。
近来研究表明,低氧是炎症性肠病的特点,并可能以某种方式影响炎症过程。机体对于低氧的适应性保护反应是通过调节某些分子的表达水平保护黏膜上皮,包括低氧诱导因子-1,而该转录因子被羟化酶降解。羟化酶抑制剂可保持低氧诱导因子-1水平稳定,从而发挥其抗炎作用。另外,低氧诱导因子-1可促进伤口愈合,可能也与羟化酶抑制剂改善炎症性肠病有关。
核因子-κB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核因子-κB表达上调可减少肠上皮细胞凋亡,起到保护肠上皮屏障的作用。
该研究证明了低氧诱导因子-1在炎症性肠病中所起的作用,研究结果对于阐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但是主要通过何种途径需要进一步研究,是通过抑制凋亡,保护上皮细胞,还是促进伤口愈合,还是抑制炎症反应。另外,还需要在炎症性肠病的病人中应用羟化酶抑制剂才能证实其作用,因为病人的治疗反应和实验动物并非完全一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李 鹏
据此间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肠胃病学》杂志上报告说,通常情况下,人们的胃肠道布满阻止胃肠内容物泄漏的细胞,但当某人患有炎症性肠病时,这种细胞就会被破坏,胃肠内容物便会泄漏出来,进入周围肌体。研究人员发现,当使用这种羟化酶抑制剂后,胃肠道受到诱导,激活了胃肠道保护系统,该系统能防止胃肠道内阻止胃肠内容物泄漏的细胞不断死亡。
都柏林大学学院的科马克·泰勒教授说,通过与一家总部设在都柏林的生物技术公司合作,研究人员打算先重点开发能安全地将药物释放到有炎症的胃肠道指定部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未来可开发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新药。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胃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临床表现一般是腹泻、腹痛甚至有些人可能出现血便。多项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遗传、肠道菌群失调、食物过敏和精神因素有关。
(夏洪平编译)
点评:
脯氨酰和天冬酰胺酰羟化酶是关键的氧感受酶,可以感受低氧刺激,并影响转录调节通路的激活,而低氧诱导因子-1和核因子-κB在该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羟化酶抑制剂就是在激活低氧诱导因子-1和核因子-κB后从而改善炎症性肠病。
近来研究表明,低氧是炎症性肠病的特点,并可能以某种方式影响炎症过程。机体对于低氧的适应性保护反应是通过调节某些分子的表达水平保护黏膜上皮,包括低氧诱导因子-1,而该转录因子被羟化酶降解。羟化酶抑制剂可保持低氧诱导因子-1水平稳定,从而发挥其抗炎作用。另外,低氧诱导因子-1可促进伤口愈合,可能也与羟化酶抑制剂改善炎症性肠病有关。
核因子-κB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核因子-κB表达上调可减少肠上皮细胞凋亡,起到保护肠上皮屏障的作用。
该研究证明了低氧诱导因子-1在炎症性肠病中所起的作用,研究结果对于阐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但是主要通过何种途径需要进一步研究,是通过抑制凋亡,保护上皮细胞,还是促进伤口愈合,还是抑制炎症反应。另外,还需要在炎症性肠病的病人中应用羟化酶抑制剂才能证实其作用,因为病人的治疗反应和实验动物并非完全一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李 鹏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