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全覆盖后重在监管和规范
本报讯 (记者刘平安)卫生部部长陈竺昨日在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做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
这五项重点工作分别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加快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优质价廉的药品;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大力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医疗服务监督管理。
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陈竺提出,今年,各地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
——全面落实新农合医疗补助、缴费政策。2009年地方财政补助不得少于人均40元,农民缴费也要同步到位,为明年进一步提高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水平创造条件。继续探索建立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逐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
——规范和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严格控制新农合基金结余,当年结余不得超过当年筹资总额的15%,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的25%,提高参合农民的实际住院补偿比,适当扩大慢性病等特殊病种大额门诊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进行补偿的病种范围,逐步推进门诊统筹试点,扩大参合农民总体受益面。
——全面实行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域范围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自主选择就医,出院即时结报、获得补偿的办法。逐步推行参合农民在县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即时补偿报销措施,方便参合农民。各省(区、市)要逐步统一诊疗服务项目和药品报销目录,方便农民异地就医结算。
——建立健全新农合管理经办体系,合理设置机构,确定人员编制,加强人员培训,保障工作经费,建立一支稳定的管理经办队伍。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启动新农合监测网工作,改进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方法。加强新农合基金和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健全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
——加大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力度,确保基金运行安全。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断完善基金监管措施,保障基金安全运行。对基金的使用和补偿,坚持县、乡、村三级定期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完善举报、投诉、咨询等农民参与监督管理的有效形式,确保新农合基金全部用在农民身上。
——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责权利。严格控制自费药品和大型设备检查,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检查、用药等行为进行严格监管。推广单病种定额付费制度,探索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推行医药费用清单制、平均住院费用公示及警示制度,完善补偿报销公示等多项措施。
——总结门诊统筹、农业人口较少地区地市级统筹试点项目研究情况。在总结新农合现有制度建设和地方实践经验、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新农合条例的研究起草工作,尽快将新农合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为新农合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加快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本报讯 (记者刘平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新的重大举措,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公平可及和安全有效,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降低群众用药负担具有重要意义。陈竺强调,对于这项新的工作,卫生部将从以下方面逐步推进。
首先,要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管理机构,组建国家基本药物委员会,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并定期调整机制和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制定并颁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
其次,要制定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政策及措施,要明确规定不同规模、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配备率和使用率。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加强基本药物生产和配送合同管理。
再次,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和生产供应招投标管理办法,完善基本药物价格形成机制、使用报销政策和国家储备制度。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医疗救助中使用的基本药物,所需费用主要由政府支付。基本医疗服务中使用的基本药物要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应高于非基本药物。
另外,要开展合理用药舆论宣传与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公众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和对基本药物的信赖度。卫生部将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逐步推广。
城乡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将迈大步
本报讯 (记者张灿灿)陈竺指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力量。加强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方便群众就医,降低医疗成本,惠及患者。
3年支持2000所县医院建设
为加强县医院标准化建设,切实发挥其龙头作用,自2009年开始,在3年内中央将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2009年,要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卫生院,平均每个县2所~3所。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标准化的村卫生室。
多策并举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采取定向免费培养方式,为农村培养实用的卫生人才。扩大实施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招聘计划。加强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在岗培训。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每所城市三级医院要与3所左右县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西部人才培养项目。落实好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资质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1年以上的政策。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2009年开始,对志愿到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3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
医务人员工资与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改革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乡镇卫生院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按照扣除财政补助后的成本制定。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药品零差率销售。争取政府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并逐步提高对乡村医生的补助,推动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
3年内新建或改造37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年内新建或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机构。
转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引导乡镇卫生院主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转变服务方式,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度。积极推进县、乡卫生机构纵向技术合作,总结经验,扩大和规范试点。推进社区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药品统一招标、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资格条件,实行全员聘用,加强绩效评估考核,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制定并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优先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开展城市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试点工作。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本报讯 (记者刘平安)陈竺指出,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
陈竺说,要确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基层卫生机构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预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职业卫生、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差距。要切实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强化边远、贫困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的免疫规划工作,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和考核评价办法。同时,要进一步做好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继续加强对霍乱、流感、狂犬病、布病、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管理和督导检查,做好消除碘缺乏病和防治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监测工作,落实麻风病患者救助措施和包虫病患者免费救治政策,加强重点地区疟疾防治技术培训、指导和督导检查,做好寄生虫病防治示范区工作。
陈竺说,要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和农村饮水卫生安全工程建设,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继续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区)和卫生村镇活动,积极促进公共场所禁烟,广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要做好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口腔疾病等慢病的综合防控工作,促进心理卫生服务法制化规范化建设。要普遍推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落实婚(孕)前保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干预措施,加强妇女常见病防治。
陈竺强调,目前,公共卫生机构的经费比较到位,但问题是绩效难以评估。2009年,在落实政府经费保障政策基础上,要切实加强管理,全面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和管理,把政府投入切实转变成群众能享受到的公共卫生服务。
公立医院改革:三年试点摸思路
本报讯 (记者张灿灿)陈竺指出,今后三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主要是选择若干城市进行,探索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为全面改革公立医院奠定基础。
陈竺指出,一是要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院长任职资格、岗位职责、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激励约束和问责奖惩机制。二是要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等政策性补贴,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公立医院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惠民服务和政府指定的其他公共服务经费,对传染病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中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在投入上予以倾斜。推进医药收入分开改革,探索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适当提高技术劳务性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部分大型诊疗设备偏高的收费标准。三是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审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加快推进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开展。四是在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医院监管机构,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标准和规模,严格控制特需医疗服务比例。五是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加强对城市公立医院的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宏观调控,重点加强县医院和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区级医院的能力建设。对部分公立医院可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优化重组,包括迁建、整合、转型、改制。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