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4月6日正式出台。无论是《意见》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首次确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创新,还是“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都很值得公众兴奋。不过,对于许多人来说,期待更甚于兴奋,因为新医改虽然大幕拉启,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头戏还未上演。
新医改是否成功取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成败。十几年前开始的医改,之所以没有成功,就在于公立医院的服务严重偏离了公益性。而这次新医改方案迟迟没有公布,也在于公立医院改革涉及面太多,各方利益博弈激烈。公立医院是卫生事业的龙头,如果公立医院不改革,医改就更不可能成功。正是公众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才对新医改有了更多的期待,甚至还有些担心。
公众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一些改革方案能否得到真正落实,需要时间来检验。比如,新医改方案提出,公立医院将取消15%的药品加成,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甚至造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提高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来加以解决。方案是明确的,其得到落实后,药价也会有所下降,公众看病的负担也会有所减轻。可是,谁都知道,现在的药价高,不仅仅高在“15%的药品加成”,而是高在流通环节的隐形加价上。显然,取消“15%的药品加成”,只能取消医院售药得到的15%的正常利润,导致药价虚高的“院外利润”却无法取消。也就是说,取消“15%的药品加成”易,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药补医”转向“以技补医”难。至于“管”“办”分离、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等,更要进行攻坚战。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方案还要进行研究,现在对新医改抱点悲观态度,可以更加审慎地对待医改的难点,照顾到各方利益,有利于减少医改的阻力。“医改尚未成功”,大家还需努力,只有待重头戏上演,并且获得成功,我们才能说新医改真正实现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