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康复医疗体系缺有效接口

发布时间: 2021-08-09 22:50:18      来源:http://来源:中国科学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大医院的病人没有出口,康复医院和社区的病人缺少入口 在预防—治疗—康复三个环节中,“康复”往往承担着力挽狂澜的角色,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现有的康复医疗服务存在资源

大医院的病人没有出口,康复医院和社区的病人缺少入口
 
在预防—治疗—康复三个环节中,“康复”往往承担着力挽狂澜的角色,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现有的康复医疗服务存在资源分布不均、康复医疗机构定位不清等问题,导致康复这一环节依然无法满足目前的社会需要。
 
医疗需求迫切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退行性疾病发病率增高,社会对康复医疗的需求急剧增加。但目前全国康复医疗资源有限,不同层次的医疗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仍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很多出院回家的患者得不到及时、恰当的康复治疗和维持功能的连续训练。相当一部分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不设康复治疗科,基本上没有专业的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
 
此外,各地中小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养老机构很难提供这样的服务,也缺乏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导致不少老年人依赖大医院,“赖床”养病不走。这不仅给医院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因此,建立和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2011年9月,卫生部在14个省46个城市试点建立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坚持“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理念,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利用率,然而试点情况并不乐观。
 
在江苏、山东、湖北三省,大医院依然人满为患,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时长达数月,远远超出国际标准的5~7天住院日,也无法达到卫生部规定的10天标准。而在一些二级医院中,住院的床位数却不满80%。
 
这些问题说明,康复医疗分级体系的试点工作事实上并未开展起来。
 
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是,目前我国接受过规范康复医学教育的医生较少,很多人员是中医院校的针灸推拿专业、体育院校的养生保健专业等非正规人员,还有骨科、外科、中医科等临床各科医护人员。
 
为此,有专家建议,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分级医疗试点单靠卫生系统无法完成,必须放在医改大环境下,联合医保、财政等部门共同解决。同时,加快推进康复人才的培养考核,在考试、认证、注册等方面积极探索,尽快建立分级分层的康复体系。
 
有效模式亟待探索
 
近日,卫生部发布了《“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分层级、分阶段康复”的有效模式,并就如何解决康复资源“总量不够、质量不高”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举措。
 
例如,该意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康复医疗服务领域,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不同所有制康复医疗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同时,鼓励部门和单位密切协作,为康复医学教育、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培训)、经费投入、医疗保障的制度和政策措施,营造全社会关注康复医学事业的环境。
 
目前,大医院、康复医院和社区分别承担着疾病的急性期、稳定期和恢复期的治疗任务。按照“分层级、分阶段康复”的要求,大医院或者三级医院的康复科应该立足于急性期病人的早期介入治疗,减少残疾的发生和残疾的程度。同时,培养康复医学的专业人员。
 
康复医院应该承接从大医院急性期稳定下来的病人,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康复治疗。社区医院的定位则是提供一个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治疗。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不同层级的医院能够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的往往很少,这种状况与缺乏政府宏观指导和相应的配套政策不无关系。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曾指出,建立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重点在于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问题,当前患者、医疗机构和社区的需求都很大,但仍然是“大医院的病人没有出口,康复医院和社区的病人缺少入口”,矛盾的解决很难一蹴而就。
 
有关专家建议,不妨把建立和完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列为政府工程来抓,并将其作为各级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的一项主要指标。
 
同时,加强康复医疗机构和康复科室的建立,要求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设置康复治疗科,按要求配备专业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掌握、管理本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及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为这些人随时提供电话咨询、上门康复治疗服务。(邱锐整理)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