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常青藤下的青年禁毒社工:挽救小区阿伯

发布时间: 2021-07-27 01:12:22      来源:http://来源:南方都市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社工对小区阿婆讲解宣传禁毒常识。     社区禁毒宣传页。  四个禁毒社工,年龄最大的不过28岁,最小的是刚刚迈出校门的“90后”。一帮小年轻,怎么样在海珠区南华西街、龙凤街、沙园街三条街道掀起一股“

 
社工对小区阿婆讲解宣传禁毒常识。

  

  社区禁毒宣传页。

  四个禁毒社工,年龄最大的不过28岁,最小的是刚刚迈出校门的“90后”。一帮小年轻,怎么样在海珠区南华西街、龙凤街、沙园街三条街道掀起一股“解毒IN”潮流?

  他们的服务对象年龄多在40- 60岁间,是爸爸乃至爷爷级的人物,也是让居委大妈们头疼不已的吸毒“顽主”。

  青年社工又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敲开这群被孤立和歧视的群体“尘封已久的心灵”?

  常青藤服务计划,是广州首个由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的专业禁毒项目。试点一年,犹如破土而出的新芽,虽然幼小稚嫩,却蕴含勃勃生机。社工的专业服务理念慢慢向社区渗透,滋润戒毒者灵魂,也在一点一点地融解街坊们对吸毒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冰冷印象。

  “6·26”世界禁毒日之际,记者走进社区,一睹这个年轻的禁毒小团队的庐山真面目。

  “常青藤”下的青年社工

  1989年出生的小姑娘陈思敏只觉得奇怪,自己选择去社区里做禁毒社工,妈妈居然没有表示一丁点的反对意见。“你就不怕别人拉着我去吸白粉吗?”有一次她忍不住问道。妈妈的回答让她大跌眼镜:“人家穷得要命,哪里有闲钱请你吸粉啊!”

  “妈妈比我还淡定!”6月27日上午10点多,在海珠区工业大道北富力现代二街14号的狭小办公室内,陈思敏脸上露出一丝俏皮的微笑。从去年8月份起,这个广州大学社工专业的大四学生就以“见习社工”的身份,来到海珠区南华西街做起了禁毒社工。

  她所参与的这个名为“常青藤服务计划”的戒毒项目,是广州首个由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的专业禁毒项目。常青藤的名字,似乎跟戒毒没有什么直接关联。“我们就是不想让戒毒人员被标签化。”启创社工服务中心助理社工主任伍超强解释说,常青藤蕴含三个喻义:它的环境适应性强,喻指戒毒朋友面对各种困境依然坚强向上的人生态度;叶子的绿色意味着生命、希望,喻指戒毒朋友经历许多艰辛生活,仍对生活心存希望;同时常青藤意喻感化,喻指家人、朋友以爱感化戒毒朋友,戒毒朋友接受感化而对生活有新的体悟。

  四名驻站社工里,资历最老的伍超强也才28岁。从南昌大学社工专业毕业后,他曾在深圳做过几年禁毒社工,转战到广州社区后,这边的情况让他觉得更为复杂和棘手。深圳的吸毒者中很多是年轻的外来工,年轻人容易打成一片,而且,也更容易帮他们找到工作,步入正常生活轨道。

  “广州这边,我们面对的都是父亲级乃至爷爷级的服务对象,他们的戒备心理很强。要建立信任感,需要很长的时间。”没有别的诀窍,陈思敏的办法就是“磨”。终于在她多次“电话骚扰”之后,戒毒者李先生(化名)与他的姐姐答应在附近公园见面。47岁的李先生曾有过20多年的吸毒史,将家财散尽,妻子也愤而出走,只能靠姐姐接济度日。聊到伤痛处,姐弟俩抱头痛哭起来,这让还没有跨出校门的陈思敏有点手足无措。不过,好在接纳和倾听是社工所长。她发现,姐姐对弟弟最大的不满是,因为尿检不过关,他的低保老是没法申请下来。而李先生的解释是,当时他在白云区打工,中午没办法回到社区服用美沙酮,只能就近高价购买走私货,他怀疑是来路不明的美沙酮质量问题。

  于是,陈思敏建议李先生辞职,敦促他按时在社区服用美沙酮,然后又协助他去办理低保。“现在尿检已经过关,低保申请资料也交了上去,李先生在附近小区找到了份门卫的工作,他蛮开心的。更重要的是,他的家人也开始接纳他,沟通也多了起来。”端午节那天,陈思敏还收到李先生的问候短信,要请她喝茶表达感谢。“我说,送卡片可以,喝茶吃饭就不需要了。”说话的时候,陈思敏一脸满足状。

  巨大的社区需求

  南华西街、龙凤街、沙园街属于广州传统的老城区,改革开放的年代里,造就了一批下海经商的富人,也有一拨“赶时髦者”掉进了毒品的窟窿里。如今,他们大多贫困潦倒、众叛亲离。

  “这几条街情况比较复杂,平均每条街道有大概100名登记在册的传统戒毒者,年龄多数在40到60岁之间。”海珠区禁毒办副主任陈磊汉介绍,海珠区18条街道在册吸毒人员达到2350人,其中超过1000人在社区戒毒(康复),区禁毒办总共才6名工作人员,实在是力不从心。

  为此,去年8月1日,海珠区禁毒办向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采购了一年的服务(从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项目金额为60万元。

  按合同要求,社工机构要针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开展社区戒毒(康复)辅导、心瘾戒脱辅导、家庭辅导、社区禁毒预防、回归社会人员跟进等服务。

  戒毒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相关的数据统计,戒毒成功者的比例仅为3%.陈磊汉说,一般来讲,三年内没有复吸行为者才能叫作“成功戒毒”,所有的戒毒者最终都要回归社区,但在面对旧有的生活圈子时,要戒断毒瘾非常困难,毒贩、毒友的怂恿,生活上遇到一些问题,都可能让他们重新踏入毒品的深渊。

  进入禁毒领域6年,陈磊汉深感传统社区戒毒方式“机械化”、“不到位”,政府工作人员习惯以教育的方式去对待戒毒人员,经常会引发对方的抵触心理。戒毒人员看到他们,就像老鼠见着猫一样,唯恐避之不及。社工们的到来,让他看到一种新的可能。“年轻人有活力、有热情、有耐心,想法特别多,虽然不太成熟,却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在过去一年中,社工们深度介入的类似于李先生的个案总数是21例。此外,年轻的社工们通过入户家访、电话拜访等形式,共提供家庭、电话访问403次,可接触到的人员约150人,跟进服务96人,其中个案咨询服务75人。

  今年4至6月,常青藤服务计划运用机构在社区及学校的资源,针对青少年开展了“无毒T eenage,和谐新生活”的禁毒漫画征集活动,一方面通过禁毒漫画宣传毒品的危害,另一方面通过鼓励支持的漫画令戒毒人员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增强他们戒毒的动机;社工们还在社区开展“解毒潮人坊,禁毒IN课堂”的禁毒知识,做社区禁毒预防宣传。

  在“与毒贩争抢客人”方面,年轻的社工开始展现出专业的力量。他们善于倾听,让对方感到被尊重被理解,重拾尊严与自信;陪伴服务对象一起面对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困难,比如申请政府救济和就业等;慢慢改变戒毒人员“吸毒者”的单一身份认同,帮助他们回归到日常生活的多重角色中,争取社会对他们的正面关注。

  正是看到了一线曙光,海珠区政府今年准备再投入280万元,聘请近30名专职禁毒社工,进驻到区内所有街道。事实上不止是海珠区,全省的禁毒领域内都存在巨大的需求。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共查获吸毒人员73978人,其中新等级吸毒人员36331人,强制隔离戒毒52047人。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22940名,成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点900余个,已配备禁毒专职、兼职人员和社工5100余名。

  今年4月份,广东省副省长刘昆表示,下一步广东将加大镇、街道的禁毒工作力量,积极探索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专职禁毒社工,全面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

  歧视尚待消除

  刚刚迈入社工领域的90后女生刘丽雪,仍然是一肚子委屈。她的烦恼来自于有些居委工作人员的不信任、不理解,“好像我们抢了他们饭碗似的”。有的工作人员对戒毒者的歧视性态度,也让她觉得挺伤心。

  的确,相对于陈思敏妈妈的淡定,更多的市民甚至包括基层公职人员,对吸毒者则是持恐惧或者嫌恶态度。“电视剧里,那些戒毒者总是被五花大绑,样子非常地吓人。”伍超强觉得,这些传统的禁毒宣传方式,给大家留下了刻板印象。“其实吸毒者也是受害者,这个社会共同的敌人不是吸毒者,是毒品。”社工们也一直在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降低社会的歧视程度,增加社会对戒毒人员的谅解与接纳。

  让他欣慰的是,附近社区的街坊们,也开始认同社工们的做法。“有人来帮帮他们也挺好的。”在做宣传活动时,他时常会收到这样的反馈。不过,他心里很清楚,要化解社会对戒毒人员的歧视,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朱丰俊(实习生杨梓露对本文亦有贡献)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